羅氏沼蝦無病毒苗種繁育技術
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又稱為白體病、白尾病,是近年來發生于羅氏沼蝦苗種階段的一種疾病,患病蝦體出現肌肉白濁、白斑或白尾癥狀,可在數天內發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達60%以上,成為當前羅氏沼蝦育苗、養殖的主要危害。研究表明,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病原為羅氏沼蝦諾達病毒,傳播途徑以垂直傳播為主,但其水平傳播也有極強的感染能力。2002年~2003年,筆者應用ELISA方法和RT-PCR方法的病毒診斷技術進行了羅氏沼蝦無病毒苗種繁育技術研究,成功地為我國主要育苗區及養殖區提供無病毒種蝦及無病毒苗種,并有效地預防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流行。
一、無病毒親蝦選育
1.苗種選擇 每年4月底~5月初,選用自繁或沒有發病史育苗場生產的質優健康淡化苗種,規格在體長0.8cm以上,個體均勻,體質健壯,且具有較強的逆游能力,并經過羅氏沼蝦諾達病毒TAS-ELISA方法檢測而呈陰性的蝦苗。
2.蝦苗暫養 選擇具有隔離措施以及經過嚴格消毒的水泥池或大棚內土池進行培育,水泥池中的放養密度為5000尾/平方米,大棚內土池中的放養密度為3000尾/平方米,水溫25℃,飼料采用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蛋羹、蝦片、羅氏沼蝦混合飼料等。暫養期間,每日仔細觀察蝦苗活動情況、攝食情況等,及時挑選可疑的蝦苗進行病毒檢測,在1個月的暫養期內至少經過 7次的病毒檢測且檢測結果呈陰性。5月20日以后,外塘水溫在22℃以上,將蝦苗放入具有隔離措施的池塘養殖,而該池塘應無發病史,并要求在蝦苗放養前經過嚴格消毒。
3.池塘養殖 6月~10月間進行池塘養殖,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羅氏沼蝦養殖技術操作規范進行,并定期檢查蝦苗生長狀況,以及應用ELISA方法進行病毒檢測。
4.蝦苗培育期間的消毒隔離措施 蝦苗暫養、池塘養殖期間的培育用水均用蓄水池對水源進行沉淀和消毒處理,同時注意不使用來歷不明的冰凍野雜魚作為養殖飼料。
5.親蝦挑選 10月上旬即可進行親蝦挑選。應挑選體格健壯、附肢完整、全身無病灶的蝦體,且雌雄比例為2~3∶1。
二、親蝦越冬期的強化培育
1.越冬池的預處理 越冬池在使用前用3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周以上,清塘后刷洗干凈,待用。
2.適宜環境條件的調控 越冬期間,水溫以控制在21℃~22℃為宜。在越冬初期,因蝦體剛剛進入溫室而機械損傷較重,可以將水溫適當提高1℃~2℃,待蝦體攝食量增加且恢復體質后再降為越冬水溫。
3.飼料投喂 飼料是親蝦性腺發育的基礎,飼料投喂即要保證親蝦的營養需求,又要保證其適口性。越冬期間,可采用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再補充以動物性餌料進行投喂,并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強化親蝦營養,增強其免疫力,也避免了親蝦產生厭食情況。
4.加強管理 養殖用水的水源要確保未受病原污染,并定期對越冬水體進行消毒,每天對溫室內的工具及車間也應進行嚴格消毒。
5.定期對親蝦進行病毒檢測 每日觀察親蝦攝食情況、活動情況等,如發現可疑的親蝦要立即進行病毒檢測。越冬期間,每月至少保證有1次以上的病毒檢測記錄。
三、無病毒苗種的繁育技術
1.水源的預處理 在冬季水溫較低時池塘注水,并用生石灰對池水進行消毒。經過1個月~2個月的沉淀、消毒處理,池水的水質指標在育苗季節可以達到較好的狀態。
2.親蝦的強化培育 在整個育苗期內,應增加動物性餌料的投喂,并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質,日投喂量為蝦體體重的5%~7%,且根據蝦體攝食情況隨時調整投喂量,增加換水量和換水頻率以保持水質的清新,促使親蝦性腺快速成熟而在池中進行交配產卵。
3.病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綜合防治措施。育苗池與育苗工具在使用前后要嚴格洗凈消毒。每次捕蝦操作后,用高濃度的高錳酸鉀徹底消毒親蝦池。育苗用水在進水時可用200目的紗絹對水源進行過濾。定期對幼體(特別是淡化后的仔蝦)進行病毒檢測。
4.制定嚴格的育苗區管理制度 為防止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水平傳播,可以制定一套嚴格的育苗區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內容:①育苗工作人員嚴格按羅氏沼蝦育苗操作規范進行操作,對育苗用的工具及時消毒。在車間門口處建消毒池,人員進出車間時隨時消毒。②買苗客戶進入車間前要先對鞋和手進行消毒,嚴禁買苗客戶接觸育苗水體及蝦苗,需要看苗時由車間管理人員代為操作。